我们应该同德国学习交流什么

--was sollen wir von Deutschland lernen?

2018-12-11 15:56:09  4603


我们应该同德国学习交流什么

 

     中德友好交往这么多年来,双方都获益颇多,德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大量的商业机会,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而中国从德国更是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有力支撑了中国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两国关系延续了自第三帝国时期就建立的友谊,可谓硕果累累,友谊长青。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美关系的起伏不定,中欧关系似乎也遇到了些波折,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同属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原因;有人认为他们实际上瞧不起中国只是想挣些钱罢了;当然还有人认为是祖国强大了,他们不适应了……呵呵。我觉得这些因素都有,政治其实是一种赌博似的博弈,随时可以反转,比较带有“魔幻”色彩;而经济、技术、文化、教育交流往来确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行为,是由我们中德双方每个人、每个交往方来感触和实现的,也是自己亲力亲为所感受的、承担的,把握不慎或目标错误都会给自己或组织带来实实在在的损失,影响实实在在的群体关系,当这种影响越来越多时,会在政治层面表达。而我在这里也只是想表达一下我对德国的理解,不要因为预设的目标预期,产生错误的结论。


IMG_9918.JPG

                       (即将被拆除的欧宝波鸿生产基地

     首先想从德国学技术或者买技术会越来越难,因为这不是德国的本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通过学习引进了大量的德国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内经济建设——后来我们有钱了,嫌学技术太慢,而且对方脸色不太好,那就改买吧。我们又购买了大量的成套装备和专利技术——但是,据说将来买个技术企业还要通过《外国人投资德国企业法》的审查,这是友谊的小船要翻了吗?其实是通过这些年的交流,德国已经把能教给你的、能卖给你的都给你了,未来自己用的前沿技术是不会交易的。我们90年代张家港购买的全套德国高炉设备,是多特蒙德政府因保护环境强令凤凰钢铁公司停产的拆解设备;太钢引进的冷轧带钢生产线在德国科学技术博物馆有缩小比例的全套模型;那些牛逼轰轰的采煤技术设备专利卖给你,是德国没有矿井用了……我还可以告诉你,你要想低价购买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露天矿山成套设备,赶紧和RWE集团去协议订购,他的褐煤矿在环保法律和人们的抗议浪潮中,估计也开不了几年了,到时候全套图纸加设备会打折卖你,你要是能解决那3000多工人就业,或者直接送你了。



微信图片_20181211154423.jpg

(世界上最大的矿山露天开采设备之一)


     德国是一个极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连一张二手CD碟都敢卖20欧元的国家,你指望他给你最前沿的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德国人可以很热心的免费教你基本科学理论,可以良心价卖你他放弃领域的尖端设备,可以为保护工人就业,出让公司控制权……这是德国人高贵的政治和商业品质决定的,但谁也不会把自己的饭碗送给别人,这不用换位思考就知道。要想通过砸钱买一件如意金箍棒、购一本《葵花宝典》这种中国式的想象,起码在德国行不通,德国不是你的机械论文导师,也不是你MBA课上的教授,他没有这个义务;除非你投资一个正在烧钱的START-UP公司,与他一起成长,一起倒闭或成功。这些原因构成了中德商业交往中的背景差异,如果不能很好理解,都会对中德友谊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德国更希望我们学习他的治理理念和转型经验。作为承接工业革命衣钵,敢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当然有自己的救世情怀,他想输出的在我看来,就是引以自豪的各种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转型经验。


别看有着无数假期和数不清的法定假日的德国人,每周只工作36个小时,然而他们创造的人均GDP却超过4万美元;这个人口只有8000万和广西省差不多大的地方,也是世界第四大经济生产国。而他们引以为豪的是自政府自到企业,从生产到生活,无处不在的严谨工作作风和严密的管理体系,而支撑这一体系高效运转的就是自律、计划和可预见,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多余的监督机制和有意无意的扯皮推诿,使得社会效率极大提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能。


同时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重视环保问题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对可再生能源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还是对传统能源,特别是核能利用方面,一刀切式的关停并转,来源于德国人对环保理念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执着追求。他们知道,必须遵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才能保证自己的后代能幸福的生活在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上。从德国绿党的发展壮大,传统能源巨头的焦头烂额;从遍布北海的巨型风电机矩阵,到偏僻村庄的智能分布式能源系统使用;从遍及全国的立体环境监控,到不惜血本的环境治理……德国告诉我们,环保不是作秀,更不是工业产业,是人类的未来命运。


微信图片_20181211155014.jpg

(BUND环保基金会的负责人,成功阻止了RWE对森林的采伐)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济成功转型地区,德国非常愿意将自己转型经验分享给将要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国家或地区。德国不断邀请和组织这些地方的专家和人员参观考察和学习,然而大家感兴趣的大都还是所谓的先进科学技术、生产设备,甚至是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而那些锈迹斑驳的高炉井架、灰暗低矮的红砖厂房,往往从我们的视线中一晃而过,没有看到正在发生的涅槃。


最后,希望我们注重人本思想。我们国家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德国也是一样,只是没有高度提炼和概括,而是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社会生活中。首先德国尊重人的判断,而人在管理体系中不是程序性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在我们看来很多看似重大的决定,往往基层职员即可决策,而基层职员的决策依据是遵循自己的判断,并以签名作为信誉保证。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完全理解德国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怎么回事。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所有机制、所有设施都是为人服务的。再准点的火车,可以因人为需求临时停车,可以等到想上车的人都上来再启动,从而不断调整路网运行图;再大的项目,再重要的投资,可以因为居民和环保人士的反对,无限延期。同样人民也将自己最大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给国家,支持着这个机体健康运转。



微信图片_20181211155028.jpg

(一位守在矿山兢兢业业21年的普通护林员)



文/任皓


=== 中德文化之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