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煤炭开采公益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德国概览 >  德国概况 

德国概况

--Überblick von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21-6-10 0:11:16| 浏览:365|


DSC01789.jpg


德国(Deutschland)是位于中西欧的议会民主制联邦共和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42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德语是欧盟境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德国文化的丰富层次和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其建筑和美术、音乐、哲学以及电影等等,文化遗产主要以老城为代表,而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共计有上百处。

 

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海德堡人及其后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国中部。自古典时代以来各日耳曼部族开始定居于今日德国北部地区。公元1世纪时,有罗马人著作的关于“日耳曼尼亚”的历史记载。在公元4到7世纪的民族迁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渐向欧洲南部扩张。自公元10世纪起,德意志领土组成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16世纪时,德意志北部地区成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莱茵邦联和德意志邦联先后建立。1871年,在普鲁士王国主导之下,多数德意志邦国统一成为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开始作为国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1919年德国革命后,德意志帝国解体,由议会制的魏玛共和国取而代之。1933年纳粹党获取政权并建立独裁统治,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发生。在战败并经历同盟国军事占领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成为现在的德国。其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则为联邦总理。

 

德国是世界大国之一,亦是发达国家当中较为先进的,其国内生产总值以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四,以购买力评价计居世界第五。其诸多工业工程和科技部门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驰名的德国车厂、精密部件等,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德国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国人也以热爱大自然闻名,都市绿化率极高,也是欧洲再生能源大国,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样板,除了强调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在人为饲养活体的态度十分严谨,不但获得大量外汇和资讯优势,其动物保护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准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提供免费大学教育,并具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体系,催生出拜尔等大药厂。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800px-Deutschland_topo.jpg

 

在地区分类上德国属于西欧或中欧,北与丹麦相连,东面与波兰和捷克接壤,东南临奥地利,西南偏南为瑞士,西同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相界,西北毗荷兰。其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47至55度,东经5至16度间。德国北濒北海,东北偏北临波罗的海,于奥地利及瑞士边界同中欧第三大湖博登湖相邻。德国国土面积为357,021平方千米(137,847平方英里),包括349,223平方千米(134,836平方英里)陆地及7,798平方千米(3,011平方英里)水域,为欧洲面积第7大国家及世界面积第62大国家。

 

德国地势总体南高北低,高度由位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向位于西北的北海海岸及东北的波罗的海海岸递减。其最高点为楚格峰(阿尔卑斯山),海拔2,962米(9,718英尺),最低点为威尔士特马斯克(北德低地),海拔为海平面以下3.54米(11.6英尺)。莱茵河、多瑙河及易北河等大河穿流而过德国中部的森林高地及北部低地。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正逐渐经历消退。德国重要自然资源包括铁矿、煤矿、草木灰、木材、褐煤、铀、铜、天然气、盐、镍、耕地及水。

 

德国大多数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此地区气候因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延伸的北大西洋漂流而较为温和,而该暖流较温暖的海水影响北海周边区域。

 

德国年均降水量为789毫米(31英寸),无稳定的干燥期。冬季温和,夏季温暖,气温可超30 °C(86 °F)。

 

德国东部偏向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较常出现长时间的干燥。德国中部及南部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及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气温较低,德国中部的高地属山地气候,气温较低且降雨较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文章 Fachartikel

更多

友情链接 Hotlink

申请 Antrag>>


中德文化之桥

晋ICP备15006854号 工作邮箱:unbergbau2015@126.com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资讯

Scannen Sie den QR-Code mit Ihrem Mobiltelefon, um auf weitere Informationen zu achten. BINDUNG